内毒素为什么要被去除-技术文章

内毒素为什么要被去除

内毒素: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一种脂多糖,是细菌细胞壁中的成分之一。那么它到底有什么危害呢?又为什么要被除去呢?

其实这就要从它本身对人体的危害说起了。当细菌死亡或者人为破坏菌体之后,内毒素就会被释放出来,其毒性成分主要是类脂质A,当内毒素进入人体之后,会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和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下面我们来讲讲这些吧!

首先讲讲发热,发热一般是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所造成的。内毒素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是内毒素作用于体内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使之产生白细胞介素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升高发热。人体对细菌内毒素极为敏感。极微量的内毒素就能引起体温上升,单次发热反应约持续4小时后逐渐消退。自然感染时,因细菌不断生长繁殖且伴有陆续死亡、释出内毒素,因此发热将持续至体内病原菌完全被消灭为止。

为了不费篇幅,我们就讲两个。

再来讲讲内毒素休克吧。

大量内毒素作用于机体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以及补体系统和凝血系统等,会产生大量白细胞介素1、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组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小血管造成功能紊乱而导致微循环障碍,临床表现为微循环衰竭、低血压、缺氧、酸中毒等,于是导致病人休克,这种病理反应叫做内毒素休克。

关于内毒素休克,过去曾有过惨痛的教训。20世纪40年代青毒素刚问世的时候,医生发现青霉素对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膜炎疗效非常显著。因此,凡发现这类病人,一律优选青霉素进行治疗;且按照一般规律,用药剂量随病情严重程度而递增。结果发生了意外,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重症脑膜炎患者时,不少发生了内毒素休克而死亡。后来经过研究分析,发现了其中的原委。病情严重的患者,体内存在的病原菌数量多,医生采用大剂量”轰炸”,意欲”一举歼敌”。快速、彻底杀灭病原体,这种战略无可非议,但有些医生忽略了另一方面,即流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是属革兰氏阴性菌的脑膜炎奈瑟菌,其致病物质是内毒素,而内毒素是要在病菌死亡后再放出的。如今用大剂量青霉素一下子将全部病菌杀死,也就是使大量内毒素一次放出,促成了内毒素休克,加速了患者的死亡。随着医学的进步,医生遇到这类病人,一方面仍然要用大剂量的有效抗菌药物去对付,同时要加用激素类药物,以保护对内毒素敏感的细胞不对内毒素诱生的细胞因子发生反应,从而度过”休克”难关。犹如外科手术时,采用麻醉药使病人丧失痛觉一样。

上面的原因想必大家清楚了内毒素的危害了吧,也知道为啥要被除去了吧。

nu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