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的毒性介绍及检测-技术文章

内毒素的毒性介绍及检测

     简介:内毒素,白色或浅黄色干燥粉末。一种由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为脂多糖类化合物。易被强碱或过氧化氢以及180℃以上高温破坏。

    毒性:内毒素对宿主有多种毒性。

    1)发热反应:内毒素又称为热源,可引起宿主发热。其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是内毒素作用于体内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使之产生白细胞介素1、6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2)休克:当大量内毒素进入宿主血液时,会引起内毒素血症。大量内毒素作用于机体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以及补体系统和凝血系统等,便会产生白细胞介素1、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组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小血管造成功能紊乱而导致微循环障碍,临床表现为微循环衰竭、低血压、缺氧、酸中毒等,于是导致病人休克,这种病理反应叫做内毒素休克。

    3)白细胞反应:细菌内毒素进入宿主体内以后,血流中占白细胞总数60-70%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迅速减少,这是因为细胞发生移动并粘附到组织毛细血管上了。不过1-2小时后,由内毒素诱生的中性细胞释放因子刺激骨髓释放其中的中性粒细胞进入血流,使其数量显著增加,有部分不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也被释放出来。由于绝大多数被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患者血流中白细胞总数都会增加,所以医生在诊断前,为了初步区别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常常要化验病人的血液,对白细胞进行总数测定和分类计数。被病毒感染的病人,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基本在正常值范围内。

    内毒素的单位:EU,国际单位:IU;1EU=1IU。

    内毒素的检测:

    1)凝胶法: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理判断内毒素的含量法(GB/T14233.2-93)。

    2)光度法:浊度法(终点浊度法和动态浊度法)

                    显色基质法(终点显色法和动态显色法)。

nunc